虹情絮語   中心高級主任 吳柱梅

7月19日便是仁愛堂正式註冊成為非牟利機構40周年了。在二十多年前,我們已開始推出多項運動與計劃,以鼓勵同事及社區人士積極參與環境保育的工作,從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開始,每人每日行一少步,參與廢物分類循環再造、惜物愛物源頭做起、不需不買、節能減排、共獻有餘等,讓我們的社區環境回復有機生態,地球能重回永續發展。我們在兩年前於新墟仁愛堂總部三樓體育館內開始建立了綠色生活館,館內設有家居環保裝置,讓參觀者能認識易學易懂的環保方法。現在,我們除了在中心內外種植淨化空氣的植物外,更嘗試在總堂天台種植可以吃並且兼具景觀效果的香草植物,簡稱「可食地景」,希望推動社區創建多些「可食地景」,促進屯門成為綠活新城鄉。

除了空氣質素及食物安全問題,消費亦成為不少香港人的娛樂方式。在消費背後,我們亦面對堆填區快將被填滿、都市廢物日增的困境,並對社會經濟、民生皆構成不少壓力。2015年綠色和平的一項統計顯示,香港人每年棄置11萬噸紡織物,平均每日約305噸,相等於每分鐘拋棄約1,400件T-shirt,足以鋪滿25,000個香港大球場,情況非常嚴峻。我們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即將推出環保織造縫補寶–手作文化計劃,透過社區教育及於友愛邨中心內設置改造舊衣及織物的器材及工具,建立一個減廢的手藝創作及示範基地,並在社區推動4R (Reduce減廢、Reuse重用、Recycle再生、Responsible對環境負責),減少衣物棄掉,歡迎大家參與或提供意見,帶動屯門建立成為一個減少衣物棄掉的社區。